玉环县作风建设
工作简报
(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专刊二十一)
玉环县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3年7月26日
“知名”与“知民”
“知名度”与“知民度”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前者的中心是自己,后者的中心是群众。党员干部对两者认识和重视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
毋庸讳言,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代社会,一个地方要发展,需要借助必要的知名度;一个领导干部要树立威信,也需要适当地提高知名度。但知名度的“名”有美名与恶名、实名与虚名之分。把知名度建立在知民、爱民、为民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美名与实名。真正做到了知民、爱民、为民,自然也就能获得上佳的口碑和名声,达到“知民度”与“知名度”的统一。
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的升迁和荣誉,特别重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任职期间急功近利,大搞“闪光点”;有的急于树立自己“有魄力”、“能办事”的形象,贪大求洋,不顾实际地搞“一揽子工程”;有的为迎合上级口味,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挖空心思造一些好看不中用的“点缀工程”;有的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采用行政手段强迫下属和群众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讲场面壮观,不讲实际效益。表面上看这些干部的一时“知名度”提高了,但在群众中的威信却大大降低了。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注意“知民”,心中装着群众,处处想着为群众办实事、服好务。如果心中只想着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把人民的利益丢在脑后,就会拉远与群众的距离。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人都爱惜自己的名声,“知名度”本身也并非什么坏事,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知名度。是通过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干出成绩,赢得大众赞颂;还是浮光掠影、大搞形式、追求效应,一味力求扩大对外影响。据报载,河南省卫辉市唐庄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在乡镇一干就是31年,担任主要领导8年,每到一地工作,他都把自己的根扎在群众之中,和群众一道开山修渠,改造山河。“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为当地的人民群众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但是,当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为他树立功德碑时,他却在碑文中凿掉了自己的名字。由此,我想到了诗人藏克家的那首诗:“把名字刻进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的确,吴金印虽然不计名利,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和崇敬,这远比那虚名实利更有价值。“知民”也可“知名”。“政声人去后”,因“知民”而“知名”才能在群众心中有地位、有分量,才能长久。 (县农业局 叶永伟)
筑三道堤防,促作风转变
一要筑牢干部队伍思想之堤。要打造高效廉洁的机关干部队伍,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中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风肃纪的根本是树立宗旨意识,其要义是端正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要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始终牢记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强化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与群众同甘共苦、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因此,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领导干部行得端、走得正,才会有“向我看齐”的底气。必须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良作风是顽症,如果没有一股狠劲、没有工作力度,就很难真正抓出成效。只有敢于管理、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形成祛歪风、树良风的正能量,才能使我们机关干部的作风有一个大的改观。
二要筑牢反腐防腐机制之堤。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败的根本,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当前,我们要认真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反腐防腐机制。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快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深化机关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机关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职务消费行为,整治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
三要筑牢权力运行监控之堤。要突出重点领域监督和监督形式的多元创新。一方面,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干部是重点,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多占和买卖住房、利用职权以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以强化监督为着力点,明确监督主体,完善监督网络,积极探索切实管用的多元化监督方式。正如我县正在努力打造的阳光工程网站,就是让群众参与到监督过程的一项有益尝试。只有实行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的三方联动,积极创新运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电子监察网络系统、民主评议行风、网络媒体监督等形式,才能不断强化反腐败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努力营造高效有序的监督环境。(坎门街道 潘明雷)
扮演好校长角色
人民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今年是我投身教育事业的第10个年头,作为一名校长我对“正风肃纪促发展”的理解就是扮演好校长的角色。
第一,学而不厌——有效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政治素养。我认为校长不仅是职务,更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职业就要求我必须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所谓“教无极限,学无止境”。作为校长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在学习研究中提高,并努力做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领导学习,使自己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我定期参加校长任职培训和挂职锻炼,几年以来我聆听了许多知名专家的讲课,参观考察了省内几所非常优秀的学校,使我在视野上得到开阔,思想上得到提高,思路上得以清晰,更重要的是为我在以后的工作管理中,有了理论性的指导。同时,还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八项禁令”,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
第二,学以致用——有效提升自己的行动智慧和工作成效。学到的东西就要运用起来,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敬业不息为信念,以领导就是服务为宗旨,把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做到自重、自警、自律。多谋事、不谋人、开展“阳光行动”,坚持民主,不搞暗箱操作,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时刻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以党员标准对照自己,凡是要求教师遵守的规章制度,我首先模范遵守,凡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我都主动带头做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是学校的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要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学校要开课校长要身先士卒,并不因为自己是管教学的就可以逃避,各种比赛更要积极参加,如果校长都参加了其他教师就更有积极性了。总之,自己的作风、学风顺了,以点带面,整个学校的纪律自然好起来了。
第三,书香校园——有效提升校园的文化内涵和学习氛围。“正风气、严纪律、促发展”,不管怎样正风气、严纪律,最终是看能不能发展。学校要发展,最主要是看学生。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内涵和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严格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配合社区清理垃圾,认领学校“绿化责任区”,使得学校的绿化和环境得到改善。倡导校园管理民主化、人文化,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栏,在各班“绿化责任区”设置警示语,对教室进行“人文化”布置,定期对各班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读书征文活动,勤读书、读好书。创建安全、爱心、规范的书香校园。
(坎门里黄小学 陈海生)
“正风”就是“正师魂”
师德是教师生命的音符,“师魂”是教师生命的旋律。“师魂”是责任,是无私的奉献,是大爱!“正师魂”就是要正心态,转变观念,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今天,面对着灯红酒绿、花花世界,有些教师随波逐流变得昏昏然,“带生私教”屡禁不止,“上班好赚钱,倚坐电脑前,谈股又论金,只管涨跌线”的歪风此起彼伏,这是责任感的错位,是职业道德的沦丧,是心态不正的必然结果。
“正师魂”,要加强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时事政治,用正确的、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最前沿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夯实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担当起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挑起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前途重任。
“正师魂”,要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培养、教育教师要知道为什么能在这个岗位上,要怎样才能履行好岗位职责,心中要明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的身份,要知道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以做好工作,无私奉献为荣。
只有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加强学习,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使其甘于一灯如豆、四壁青灰的环境,使其甘于寂寞,安于三尺讲台,使其追求“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大爱写“师魂”,才能使得教师拥有自觉、坚强地抵制歪风邪气的斗志和决心,才能勇于同一切法违违纪不良行为作斗争。 (县教育局 苏为锋)
正风肃纪促发展要从制度平台创新开始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潮已深入人心。社会要发展就要讲究公平和效率,而传统的体制使许多党员干部倾心于所谓的“政绩”,造成了权利和义务的失衡。随着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升,对社会民主的要求也日趋旺盛,这与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执法轻服务,对党令政令一刀切执行,对广大群众的利益有时却很难维护周全,造成了强权政府的印象。本人也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长期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的记者,时时接收社会各界人士的诉求和信息,这种体制造成的僵化和人浮于事,权利和义务失调,政府工作的公平和效率等等问题,正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权利和义务失调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单位有权有利的事,他们拼命抢着做,无权无利还要担责任的事就推。这种思潮深植到各行各业,与我县传统的渔民精神格格不入,渔民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另一个例子,在现实中医生不敢承担责任,往往选择不出差错就行,用药不死人就行,难的病从基层推到县级单位,县级单位再推到上级医院。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得不到有效解决,医患矛盾突出。另外同样是权利和义务的失衡的正面案例,就是县教育局的安全春游活动。今年3月以来,县教育局提出要还广大中小学生“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对多年来一直要求全县中小学校不得组织春游等大面积学生出校活动进行有效纠正,要求学校负责人敢于担当,使学生们能真正体会到一次“最美好”的春游。由此可见,关键是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相关部门和人要敢于担当。
从前年开始的全县“拔钉破难优化服务”活动应该是玉环难得的清泉,还有县委组织部去年搞的“挂牌招才,赛场选贤”活动,还有县纪委推动的医改阳光用药、阳光招生工程都是党和政府在制度上的创新和纠错。我想政府的工作在当下就是要做该做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是尽可能为广大群众提供社会市场需求的公共服务产品,通过制度创新实施平台去优化我们现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正风肃纪促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但这却是全球最难管理的事。企业招工难,行政事业单位提效难,难就难在我们的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只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跟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下属想得到什么!马斯洛的理论大家都知道,生存、心理加价值。建议正风肃纪要在分配上有一个创新机制,对权利义务重大的岗位职工和领导干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有一个统一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要打破那些不符合时代的体制桎梏,与现在所实行的阳光工资挂钩,按比例按绩效分重点进行倾斜。那样的话,党和政府的工作效率将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也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何愁我们公信力无法提升呢?
(县广播电视台 陈小平)